Loading...

英文系52級.盧博一學長:心繫母校 提供後疫情時期防疫保健觀念

  • 08/27/2021
  • |
  • 期數:327
  • |
  • 校友動態
  • |
  • 資料提供:校友服務暨資源拓展中心
  • |
  • 作者:盧博一、校友資拓中心
  • |
  • 照片提供:校友資拓中心
  • |
  • 瀏覽次數:983

【校友資拓中心訊】

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,盧博一(Dominic P. Lu)學長(英文系52級)以他專業醫學背景,特別編撰7篇防疫手記,同年8月刊登於《東吳校訊》321期及校友服務中心的網站,與全校師生及各地校友分享正確的防疫資訊,期攜手度過疫情。原本臺灣得天獨厚,但今年始料未及地,新冠肺炎擴大肆虐島內,疫苗的研發及製造趕不上病毒突變的速度。雖遠在美國賓州,盧學長仍長期關注母校與校友動態,再次撰文提供最新、最正確的疫情指南。

病毒演變導致複製繁殖力增強
病毒已從原來的COVID-19突變成D614G,其病毒毒性雖比原武漢肺炎(武肺)的毒性弱,但是傳染力卻是10倍以上,而且在英國己突破成B1.1. 7.,對過去抵抗力較強而較不易受感染的青少年也大肆入侵。在非洲也突變成B 1.351的lineage(病毒譜系);而在巴西的變種也已傳至亞洲,一般來說,病毒的毒性殺傷力雖然一代不如一代,但它的傳播力與在人體的複製繁殖力,卻是一代比一代強,但也有部分新突變的病毒殺傷力超過上一代,而且變種的病毒也逐漸遍及五大洲,病毒繼續在突變(mutation)中。現世界疫苗呼聲最高的是輝瑞(Pfizer)藥廠、牛津大學、Moderna(原由美國衛生總署NIH研發)和Johnson and Johnson公司。

極高溫或低溫是否可殺死病毒
很多人對病毒有一些誤解,認為在高溫或低溫環境就可殺死病毒,其實不然,很多病毒在高溫冰點下的冷溫度也能生存,所以烹煮不一定會將病毒全殺掉,病毒在不利的環境時,會形成一層袍子形的保護膜自我保護,並暫時休憩以便伺機而動;碰到環境有利時,就突破保護層出來侵略人體。但關鍵就是這些因烹煮而形成保護層的病毒,經食物進人體後,在它們還沒有突破而出保護層時,多半於24小時内已被排泄出人體外,不致在體內形成危險,所以疫情期間要保持排便順暢,不要忍便,更需避免便秘不泄。一般人只要作好基本防護,得病的機會不大。

病毒持續突變是否應注射疫苗
建議大家注射疫苗為佳,因一個團體愈多數的人及早施打疫苗,則可早日絕跡病毒。因來自共同的病毒祖先,它們從原來的同一種病毒代代傳承、繁殖,在一代又一代的突變時間越久,則變數也越多,所以在尚未突變太多前,呼籲大家儘快施打疫苗。團體中如有70%的人打疫苗,可能得到集體免疫的效果(herd immunity),病毒不會大量擴張,並且無所施其伎倆。

疫苗如何發揮作用
當免疫系統初次接觸疫苗時,它會激活2種重要類型的白細胞。首先是血漿的B細胞(B細胞在骨髓Bone marrow裡面製造後,送至脾臟與淋巴系統去成熟),主要功能在製造抗體(antibodies)上。不幸的是,這種細胞的存在是短暫的,儘管身體可能在短短幾週內有抗體,可抵禦外侵的病毒,但如果沒有第2次注射,抗體通常會迅速下降。

然後是T細胞(T細胞在骨髓製造完後,被送到胸腺(Thymus)完成其成熟過程階段),每個T細胞都經過職有專司的特訓,以便識別特定的病毒病原體並殺死它,這些擁有記憶性的T細胞能在體內徘徊巡邏數10年。這種細胞遇到外侵的敵對病菌靶標時就會採取行動,關鍵點在遭遇第2次感染,或注射第2針疫苗時,才能產生這種效果,進而激增這些保衛細胞。如只是打第1針,在人體的防衛細胞數量是不夠多的。

疫情中,學長呼籲要相信醫學的根據,不要輕信以訛傳訛的謬論,並期盼全球校友們,只要每天堅持適度鍛鍊體能、保持愉悅心情、健康合理飲食、充足優質睡眠品質、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與對人對事逹觀的心態,都是提升免疫力的有效助力。

更多盧醫師防疫保健系列文章,皆已置放於本校校拓中心網站,公開瀏覽,標題摘錄如下:

  • 手記(八)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及疫苗詳情
  • 手記(九) 變種病毒的防護常識
  • 手記(十) 疫苗對於突變數次病毒的效用
  • 手記(十一) 流行性感冒與新冠肺炎疫情
  • 手記(十二) 疫苗種類及如何發揮作用

【文/盧博一、校友資拓中心 圖/校友資拓中心】